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教学论文 词语教学
让词语教学“灵动”起来
姜堰市张沐中心小学 蒋网林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真正落实好词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的阅读要求有这样一段表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一课《桂花雨》中两处用到“浸”字。第一处:“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第二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对“浸”的理解三位老师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法。

  片段一
  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同学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句话是说: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师:都浸在桂花香里说明——
  生:(齐)桂花香
  师:哪个字写出了桂花的香?
  生:浸(加着重号)
  师:“浸”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查字典。
  生:泡,使渗透。
  师: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这句话是说: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泡在桂花香里。
  生:这句话是说: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桂花香渗透到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的家里。
  师(总结):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体会用“浸”的妙处。
  分析:
  上述教学片段基本上走的是传统的字词教学模式。就词论词,机械的理解,有点蜻蜓点水的味道。表面看是解释了“浸”的意思,但这种理解只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浸”在文中的意义、韵味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这样脱离文本的字词教学索然无味,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毫无生命的。

  片段二
  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一句话,找出表现桂花香的词语。
  (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香飘十里”,经过再次朗读同学们又找到了“浸”字。)
  师:谁能把“浸”字换成其他的词语吗?
  (学生思考后,想到了“淹没”、“包围”、“笼罩”、“沐浴”、“渗透”等词语。)
  师:请同学们把想到的词语带到句子里读一读,比较一下,用哪个词好?
  (学生逐一朗读句子。)
  生:老师,用这些词都说得通,都能表现桂花的香。
  师:那作者为什么用“浸”呢?用“浸”字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桂花特别香。
  师:为什么用“浸”字好呢?(学生有点冷场。)大家有没有看见你妈妈洗衣服时是怎么做的?
  生:妈妈总是先把衣服浸到水里,然后再洗。
  师: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这样才洗得干净。
  师:是呀,只有让水分子充分渗透到衣服的各个部分,才便于把衣服洗得更干净。作者用“浸”字,突出了桂花香的浓郁持久,香飘十里。
  分析:
  这一教学片段教者走的是“词语互兑”的字词教学模式,教者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用“浸”字是最好的,“浸”字最能表现桂花迷人的香。但是我们发现学生是在老师的言语引导之下才这样认可的,有点“被学会”的意味。

  片段三
  师:有这样一句话:“桂子花开十里香”(板书),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说桂花开了,十里都能闻到它的香味。
  师:这么准确呀!一定是十里吗?
  生:不一定是十里,这样说是为了说明桂花特别香。
  师:是的,我们也感受过桂花的香气,那香味真是太迷人了,所以作者说:(导读)
  (生齐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作者说什么“浸”在什么里面?
  生: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浸在桂花香里。
  师:也就是说家乡的树——(引导学生说话)
  生:(家乡的树)浸在桂花香里。
  (师轮流请学生说)
  生:(家乡的)草浸在桂花香里。
  生:家乡的花儿浸在桂花香里。
  生:家乡的水浸在桂花香里。
  生:家乡的人浸在桂花香里。
  师:村子里的每家每户都浸在桂花香里,家乡的一切都——
  生:(齐说)浸在桂花香里。
  师:花开时节,家乡简直就是一个香气四溢的海洋,所有的一切都浸润在花香里。
  师: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你到我们村做客,来到每家每户的庭院里,你会闻到——
  生:桂花香。
  师:很迷人的桂花香。来到小河边,你可以闻到——(引导学生说话)
  生:迷人的桂花香。
  (教师以“来到——”导说)
  生:来到田野边,我们能闻到迷人的桂花香。
  生:来到山脚下,我们能闻到迷人的桂花香。
  ……
  师:即使你爬上山顶——
  生:也能闻到迷人的桂花香。
  师:无论你来到哪儿,都能——
  生:闻到桂花香。
  师:白天——
  生:你能闻到桂花香。
  师:晚上睡觉——
  生:你也能闻到桂花香。
  师:你前几天刚来过,今天你又来了,你还是能——
  生:闻到桂花香。
  师: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总能——
  生:闻到迷人的桂花香。
  师:所以,作者说——(再次导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们都知道桂花在金秋季节才开放,可是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是为什么呢?
  生:(以读代答)(第四小节)
  师:母亲太勤劳能干了,她——(再次导读)。
  师:自家吃不了,怎么办呢?
  生:存下来,以后再吃。
  生:母亲还会把桂花送给邻居们。
  师:是的,母亲不仅勤劳,还很善良,她还把桂花送给胡家老爷爷,送给毛家老婆婆,全年,邻居们和我们一起品味着桂花的香甜,所以——(导读)
  生: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分析:
  “浸”字显然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桂花的芳香,可以感受到作者是非常注意遣词造句的。怎样引导学生品味“浸”字的妙用?教者巧借“浸”字,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的一切”都“浸”在花香里,无论是家乡的田野、家乡的小河还是家乡的人。这是理解的初级阶段。接着,引导学生领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都能闻到桂花香”,这时候,学生对“桂花迷人的香气味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香”已经“穿越”了时空。最后,通过对话、导读引导学生理解“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的真正含义。
  这样的字词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体现出了理解的层次性。学生对“浸”字的理解是深刻的,感悟是珍贵的。一个“浸”字浸出了浓香,浸透了文本,浸润了心灵。
  反思:
  课改以来,我们在词语教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词语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怎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效的呢?维果斯基说得好:“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可以看出,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精彩世界,借助生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词语的意蕴,从而“使词语在他们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语)
  词语的教学决不能脱离文本。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词语的教学不可以与句、段的理解割裂开来,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另一层意思是词语(句子)的理解要符合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没有深层次的词语教学,没有与文本有效融合的词语教学,必然使词语缺乏自身的魅力,也会导致语文课堂的沉闷。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词语教学中,既有语文作为工具的使用,又有语文中人文因素的发掘。灵动的词语教学可以使语言和精神到达水乳交融的程度。只有当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联系越来越广泛,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12-01]
 

上一篇  → 探索词语教学的新思维———也说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摘自《周国欣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网站
下一篇  → 词语教学的五个特性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