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教学论文 词语教学
探索词语教学的新思维
——也说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合肥市宁溪学校 吴红


  面对课改大潮,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更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词语教学便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了文章中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词语,因此,词语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抓好词语教学尤为重要。词语教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词语教学的三方面内容中,重点是准确地理解词义,因为准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前提。而且汉字具有一词多义、一词多音的特点,有的字要根据词义才能读准字音。词语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宜给词语下个抽象的定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呢?我想就此略谈几点看法:
  一.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新课标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的注释是不科学的,因为死记硬背不仅使词语变得干巴巴的,而且也使词语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词以境界为主最上”(王国维《人间词话》),如果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来教学词语,则会使词语意思伴随着形象的情感的显现而显现,这样既容易理解又加深了印象,从而使词语“鲜活”地存入学生的脑海,运用时能“召之即来”。如在教学《沉香救母》中“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的“告别”一词时,我让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扮演沉香,我演沉香爸爸,要求把当时的情形演出来,并告诉学生,这样的情形就叫告别。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对词义有了亲身体验,对词语的领悟就相对容易多了。
  二.直观形象演示
  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词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小学生思维能力不强,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有具体形象作为凭借。如《雷雨》一课中写到: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只蜘蛛吊在细丝上的样子。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形象直观地体会到什么是“垂”。
  这种由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语言表达训练,连贯自然而又有坡度。能很快激起学习兴趣,从而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效果。
  三.联系上下文
  阅读教学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的词语有两三个意思,有的词语甚至有七八个意思。教学词义是为了理解课文,这就要指导学生切实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中“瞬息万变”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下文:“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和“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学生从下文以及文中的省略号,就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瞬息万变”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是最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这样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上小学学习语文后才开始的。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很多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课文中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课文中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能恰当地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它们的意思。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一句中“星罗棋布”一词时,我让学生想象晚上的星空和棋盘上的棋子,学生马上就明白了“星罗棋布”就是像星星、棋子那样分布,又多又密的样子。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词语的意思联系起来,再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弄懂词义。这样不仅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了词义,而且还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五.同义词互换比较
  现代汉语中同义词是很常见的,名为同义词,也不尽相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细微的差别。它们使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不强,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比较辨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如《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中写到: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这句中的“挂”很形象,体现出了小葫芦的可爱。但学生却不理解,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挂”还可以换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说出“长”、“结”。我又问:“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有说“挂”的,一有说“结”的,可大家都说不出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我出示了两幅放大的图:一幅是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的图,图下方显示“挂了几个小葫芦”的字样;另一幅是桃树、枣树上结满果实的图,图下方显示:“结满了桃子、结满了枣子”的字样。指导学生观察葫芦、桃子、枣子的柄,学生马上说出葫芦柄长、桃和枣柄短。让学生思考: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用哪个词最好?很多学生都说出了“挂”,并且解释说;“葫芦的柄长,从藤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桃和枣的柄短,不像挂在树上。”学生明白了什么情况下该用“挂”、什么情况下该用“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义词互换比较不仅让学生认识了许多同义词,还懂得了它们的用法。教给了学生辨析比较词语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六.朗读理解
  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词语的理解也很有帮助,有的词语意思通俗易懂,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去感悟理解,不必作过多的讲解。如《浪花》中的“轻轻”、“悄悄”,教学时,先采用引读法,教师引读:“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悄悄地—。”学生根据课文接读,在读的练习中,不仅能比较每个词修饰的对象,体会到词语的准确性,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再让学生去掉“轻轻”“悄悄”读一读,与原句比较哪一种好:
    迈着步子     瘙痒了我的小脚丫
    迈着轻轻的步子  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
  学生体会到“轻轻”是说浪花卷上沙滩的响声很小,“悄悄地瘙痒”是说浪花轻轻地溅到“我”的脚上,给“我”一种痒痒的感觉,表达了“我”把浪花看成淘气的娃娃,对浪花特别喜爱的感情。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一篇课文中要用到很多方法,就是一个词语在理解时所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去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理解词语及课文,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这些方法并逐步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不断向前推进,对教育者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研究语文教学,提高其质量。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研究,积累更多的经验。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12-01]
 

上一篇  → 词语教学要扎扎实实  摘自《合肥教研网》网站
下一篇  → 让词语教学“灵动”起来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