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教学论文 朗读论文
有关小学语文朗读的许些感受
遂昌县湖山中心学校 王桂梅

  【内容摘要】“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是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及意义。重视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语言符号是一个“听觉形象”,许多文章的思想情感是靠听觉来传达的。要实现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必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激情,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必不可少的引导指导活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抽象的文字活化为清晰逼真,鲜灵活泼的艺术形象,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感觉语言的感染力,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感情,进而陶冶感情。

  【关键词】朗读对比点拨运用想象

  从教八年,数学、英语、美术等都断断续续教过,就语文这门课一直跟随自己。在这些年语文教学中我总认为朗读指导很重要,平时课堂中也比较注意,但一直未加整理。4月13号我有幸到大柘小学参加了县中部教研片活动——语文篇,让我受益非浅的同时更加深了我对小学语文朗读这方面的感受。所以在此我就对于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面说些点滴感受: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曾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朗读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使学生简便地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含,真切的感受文章韵味。通过朗读启发顿悟,提升读文章内涵的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提升语言表现力。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这句话指出了朗读教学的意义。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抽象的文字活化为清晰逼真,鲜灵活泼的艺术形象,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感觉语言的感染力,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感情。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们的朗读教学没有真正的完成任务:或是语文课堂中"讲问答"挤掉了学生朗读的空间;或是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缺乏目的性;或是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那么怎样进行朗读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进行指导呢?

  1、在朗读中进行对比活动
  对比法是指导朗读的有效手段,把各种内容形式的朗读加以对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课文片断内部或片断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对这些内容进行对比性朗读,这样做对抓住文章线索,领会文中感情大有益处。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文题目,大柘小学的王美萍老师就根据周晔为有鲁迅这样的伯父感到骄傲,读出自豪的语气;又根据鲁迅去世,读出大家的沉痛怀念之情。两次读课文题目,但感情语气是截然不同的。又如认知与情感是相互促进的。重组词句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其间韵味。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一句"迸射出仇恨的火花"换成"发射出仇恨的火花",在对比朗读中学生对英雄的感情心领神会。再如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阅读时会根据自己个人认识,对课文中事物加以认知判断进行再创造。朗读总投入的情感和想象一定是不尽相同,这时对比性朗读自然是受益非浅。运用对比法进行朗读活动,真正关注注重学生认知过程。通过对比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表层性过渡到解释性,并最终达到创造性理解。

  2、朗读中进行必要的适时点拨
  新课标强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体验。平常我们的朗读指导方法机械、单调、生硬,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如隔靴搔痒。很多老师在朗读指导上是从技巧上入手,但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字要重读,那个字要轻读……等等,这样的指导也许在朗读的声调上会有点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有抑扬顿挫了。却没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里要读的欢快,为什么那里要读的忧伤。这样的朗读指导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没有理解体会就不能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没有朗读的内驱力就不能真正的读出文章的韵味。如《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有的同学就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读得快。有的同学却提出:“这四个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太神奇了,作者边看边陶醉,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又如大柘小学的潘俊老师在教学《杏儿熟了》这一课中的这一句“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第一位学生读后,他的评价是感觉你的杏儿还是青的。第二位同学读后,老师说你家的杏儿结得不多。这样的重音指导多好,多到位啊。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学生在读中悟,出现偏差时老师点拨一下,自然而然,课文的内容也理解了,也培养了学生欣赏和鉴别能力。

  3、各种朗读形式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朗读中,老师那饱含激情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如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如在《太阳》这一课时,小朋友们模仿小太阳从大海上“跳”出来,从草里“冒”出来,不仅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同时对文章重点词的把握也相当有价值,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自读、多读,也让学生相互评读。再如大柘小学的罗艳老师教学《雷雨》时,抽生读雷雨前的情景后让其他同学给打等级并说明理由。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还能培养学生专心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4、朗读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朗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真正内涵。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听古诗配音乐,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壮观的瀑布风景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
  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如《再见了,亲人》的最后一部分,把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真挚的友谊和依依不舍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先有感情地进行语言描绘,再配以战士们跟朝鲜人民分别画面和气笛声、火车启动声的录音,顿时,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就自然而然朗读起来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境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如停顿、轻重、快慢、儿化、语气等等。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书声朗朗,有声有色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真正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1期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4、《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研究和探索》林天行湖州师范学院
  5、《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张长青兰州大学出版社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7-10-07]
 
上一篇  → 朗读指导要重感悟,依文本,有层次,讲策略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下一篇  →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