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名师档案
雏凤新声
——与青年教师共读《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作者:沈大安

  浙江大地,含英咀华。一大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扎根在这块浸润着丰厚文化营养的沃土上,绽开出了艳丽的花朵。盛新凤老师无疑是他们中间非常杰出的一位。盛新凤老师生长在杭嘉湖平原的太湖之滨。那里是水乡泽国,河道纵横,也许是得水之灵秀,女子也多为小家碧玉。初次听盛新凤老师的课,觉得她的课温柔细腻,这种感觉便特别深。但不过数年,从《打碗碗花》到《古诗二首》,她的课越来越大气,及至在台州听她执教《秦始皇兵马俑》,惊喜地发现已蔚然成大家闺秀之风范。现在,当一本她的新作《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摆在我面前时,我更不能不刮目相看。这本书既有理论的深度——融古今中外学者的观点而自铸新词,又有实践的厚度——十几年的尝试、探索与积蓄喷薄而出。盛新凤老师俨然是一位卓有建树的语文教育研究者。

  读盛新凤老师的这本专著,我思考得更多的是青年老师的成长:一棵小苗怎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青年老师各有自己的天赋与个性,也各有自己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成长的道路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盛新凤老师的成长之路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盛新凤老师执教的湖州师范附小,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良好教研氛围的名校。盛新凤老师得以脱颖而出,除了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师长和同事的帮助以外,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自己的努力。在我看来,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和乐于动笔,是盛新凤老师成功的根本原因。

  今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起跑线上,我们发现自己是多么地浅薄和无知!有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紧迫地需要我们去学习。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从师范学校带出来的一点知识,充其量只能做一个教书匠而已。读这本《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我们会看到盛新凤老师那种锐意进取、兼收并蓄的学习作风。她在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上有深厚的积淀,对美学、哲学、历史也广泛涉猎,偶所心得,便发出会心的微笑。从孔子、柏拉图到皮亚杰、赞科夫,她的书中融汇了现代、后现代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正如她自己所说:“‘有容乃大’,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有了容纳百川的气度后,真正能孕育出有着大性格、大胸怀、大视野、大手笔的新型人才,为我们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添上浓重的一笔。”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写下了“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名句,经过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发,成为一面高扬着人文精神的旗帜。中国又被称为“诗的国度”(尽管这种文化特征正在消亡),《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的立意就是现代西方哲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提出了独到的构想。而本书从立意到阐述,无不浸透了盛新凤老师多年读书学习的心血。

  读书固然重要,但古人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陆游在给他侄子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们的意思都是强调实践重要,提倡学以致用。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有的青年老师可能会问:我们天天在上课,为什么没有盛新凤老师那么多的收获和积累?我想,问题是把上课仅仅当作职业去完成,还是把上课当作一种事业来创造。盛新凤老师把它当成后者,于是一节节课就成了她生命历程中一页页灿烂辉煌的记录。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盛新凤老师数十个教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其中有不少是省、市乃至全国的观摩课,凸现了她那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境界。近年来,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盛新凤老师攀上了一个个新的高峰。她执教的《秦始皇兵马俑》、〈〈去年的树〉〉等,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文本对话,诗意流淌,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盛新凤老师说:“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实践无止境。我们期待盛新凤老师新的突破,也期待着更多的青年语文教师像盛新凤老师那样,以自己创造性的实践丰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库藏。

  有些青年老师读了不少书,也有较多的教学实践,但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快。原因在哪儿呢?我想我们可以从盛新凤老师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盛老师认为,“理论是融会贯通的,学习不能盲目地做量上的积累,而是不断梳理、归类、建构新的图式的过程。思考比阅读更重要。”(《感悟四十三》)法国科学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间,你自己的思想便是一座桥梁:它一端通往实践,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一端通往理论,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理论——来自实践的鲜活的理论。透过这本书,我觉得盛新凤老师最可贵的是把现代教育思想跟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有自己的思考。这里有不少思考的成果是我在别人的著作中没有见过的,这就产生了这本书独有的阅读价值。比如她把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归结为“心仪——神交——返观”,把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再如她对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情感教育的见解也极具个性:

  语文教师应是“性情中人”,应是“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由此会使语文教师本身光彩照人、鲜亮无比。(当然,我主张语文教师的情感释放应是有节制的、把握好火候与分寸的,充满了古典美的特质的那种。而不是在课堂上张牙舞爪,疯疯颠颠。因为古典一点的情感是最美的情感。)

  当前的教学研究园地里,论文和著作汗牛充栋,可惜的是,原创的、有自己独特思想的比较少。我们希望少一点已有定论的观点的演绎,多一点作者自己的思想——哪怕不成熟,哪怕有偏颇,但毕竟是自己的东西。

  最后想说的是,语文教师要乐于动笔(包括电脑这枝“笔”)。巴金老人论写作之道,有一句话说得好极了:“只有写才会写。”真理竟表达得如此平易、简洁、明了!盛新凤老师不仅善于思考,还乐于表达。依我看来,盛新凤老师属于内秀的那一种人,并不喜欢多说话,但下起笔来却如行云流水,收入书中的数十篇思想敏锐、文字优美的随感便是证明。试看这一段:

  温柔细腻的女教师可以把课上得如李清照的词般婉约动人;粗犷、洒脱的男教师可以把课上得长江、黄河般豪放大气。你可以选择娟秀、清新、自然、深厚、旷达等任何一种境界;你也可以追求行云流水、气吞万里、慷慨激昂、收放自如、丝丝入扣、意蕴深厚等任何一种完美。

  对语文教师来说,写作既是做好工作、提升水平的需要,又是舒释心情、让真情流淌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学学盛新凤老师,常思亦常写。

  读《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耳边常常回响着李商隐的诗句: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愿盛新凤老师以及一切有志于语文教学的青年老师常吐新声!
                                         2004年春节前夕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04-01]
 
上一篇  浙江省小语特级教师盛新凤  摘自《南太湖语文网》网站
下一篇  靳家彦简历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