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名师家园 认识名师
欲把西湖比西子——王崧舟语文教学风格例析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西湖十景”,我最爱“曲院风荷”的精致格局、“柳浪闻莺”的和谐情韵、“双峰插云”的大气境界和“雷峰夕照”的开放胸襟。
  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慢慢地也磨砺出我“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

  一、在语文课堂上建构“曲院风荷”般的“精致格局”
  一堂好课,如一幅国画,总要讲究整体的布局和格调。启课、结课,板块、细节,承接、转换,文本、拓展,我都力求上得精美、上得别致。
  《万里长城》一课,我以题词导入教学,又以题词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将一条横贯东西、逶迤曲折的人工长城演绎成融会古今、坚强刚毅的人文长城。
  课始,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
  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对于凝聚着中国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的长城,我深表敬佩”。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们的长城真伟大!
  生:我真想马上去长城看一看。
  生:我很兴奋。因为有那么多的国家领导人赞美我们的长城。
  生: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课终,我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话写下来,那就是你献给长城的题词。(学生写题词。全班交流题词。)
  生:长城是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伟大奇迹!题词人:张亮。
  师:超过克林顿。(笑声)
  生: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题词人:鲁平凡。
  师:感情真挚,表达凝练!
  生:我爱长城!我爱中华!题词人:王晓梦。
  生:长城是我的骄傲,我们的骄傲,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所言:“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题词人:李为栋。(掌声)
  师:由我到我们再到中华民族,一气呵成、激情彭湃,真好!
  生: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题词人:任勤奋。
  师:发自肺腑之言!
  生:万里长城下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蕴含、渗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题词人:詹诚。
  师:“蕴含”、“渗透”,多雅致的两个字眼,用得真好!
  生:我爱长城,我爱中华,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题词人:金虹。
  师:把无比自豪的感受大声地读出来。
  生:(生再读,略)
  生:这万里长城,不是石砖建的,而是由千万个生命、千万滴血汗组成的。坚强、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不是风风雨雨、电闪雷鸣所摧得垮的。题词人:方毅民。(掌声)
  师:说得好!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电闪雷鸣,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生:万里长城,你是我国人民的骄傲!你是代表中国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象征一条正在腾飞的中国巨龙!题词人:谭瑛。(掌声)
  师:巨龙已经腾飞!巨龙必将在你们的欢呼下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二、在语文课堂上营造“柳浪闻莺”般的“和谐情韵”
  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中国文化重“和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也应致力于“和合”文化的营造。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导与放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
  《小珊迪》一课,我紧扣文中“他不是那种人”的断定,引领学生一起同情着作者的同情、感动着作者的感动、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崇敬着作者的崇敬。使人、文、课和谐的交融在一起。
  师:(出示句子:“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哪个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最想强调“诚恳”这个词语。我觉得小珊迪是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他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却一定要把零钱找还给那位叔叔。(该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时强调了“诚恳”。)
  生:我最想强调的是“信任”。我觉得小珊迪用自己的死来告诉人们,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信任”。)
  生:我觉得“断定”这个词语必须强调。断定是非常肯定的意思,事实证明,小珊迪的确不是那种人。他是那样诚实,那样守信。(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断定”。)
  生:我要特别强调“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足以证明他不是那种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不是那种人”。)
  师: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你断定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骗人钱财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
  师:是啊,小珊迪决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决不是那种骗人钱财的人;决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决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决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决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决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
  这样的孩子可爱吗?(生:可爱。)
  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可敬。)
  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不会。)
  永远不会!

  三、在语文课堂上追求“双峰插云”般的“大气境界”
  一堂好课,如一盘围棋,最讲究一个“气”字。有气则活、无气则死;大气则神、小气则凡。气是气量、气度、气概、气魄、气势、气象、气派、气韵。气要大,大气的课,总是左右逢源、纵横自如、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以“纹丝不动”为基点,大处落笔、整体勾勒,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悟英雄的伟大形象。
  师: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
  生:我是从“我们趴在地方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是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这里的纹丝不动指的是战士们在生理上克制自己想动的那种念头。
  师:你从字面上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事实上,必须做到纹丝不动是有具体原因的。你再往前面读一读,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生:(朗读课文)太阳渐渐爬上山头。(师插话:原因之一。白天潜伏,更容易被敌人发现。)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到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到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师插话:原因之二。如此近距离的潜伏,更容易被敌人发现。)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师插话:原因之三。我们在低处,更容易被敌人发现。)
  师:读得很准,说明你已经完全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但是,你不光要去理解纹丝不动的原因,你更要用心去感受战士们的纹丝不动。当你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些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听完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生:潜伏的形势非常紧张。
  师: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再次感受潜伏气氛的紧张?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们都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多近啊!你们要是稍有一个风吹草动,就会被敌人发现。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一起感受感受潜伏气氛的紧张和严峻。
  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读懂了纹丝不动?
  生: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纹丝不动。(朗读课文)“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象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我是抓住“挪动”和“呻吟”这两个词来体会的。挪动就是轻轻地移动,呻吟就是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这时的邱少云,被熊熊烈火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觉得这就是纹丝不动。
  师:体会得很好。你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这段话,如果你仔细读下去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都在刻画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你觉得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特别强调,能够更好地反映邱少云这个人物的光辉形象。(学生自由练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读出了英雄钢铁般的意志。你为什么要将“千斤巨石”读得这样重?
  生:我觉得千斤巨石这个词写出了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形象。
  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你的朗读声中,包含着对英雄无限崇敬的感情,让人感动啊!“一寸地方、一声呻吟”,这两个地方你为什么读得这样慢、这样轻?
  生:我觉得烈火烧身的痛苦是巨大的,但邱少云却忍住了,直到最后牺牲。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不能读得太响、太快。
  师:还有谁想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抒发对英雄的感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尽管声音比较平淡,但老师能够感觉到,你对英雄的感情却是非常真挚的。特别是这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读得特别感人!“半个多钟头”你拉长了,读得也特别重。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这半个多钟头对忍受着巨大痛苦的邱少云来说,实在是太长太长了啊!让我们一起,怀着对英雄的无限崇敬朗读这段话。
  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英雄,一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英雄,一位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有没有同学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也就是说,如果做不到纹丝不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生:我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如果邱少云做不到纹丝不动,就会被敌人发觉,敌人就会袭击我们,我们的部队就会受到重大损失。
  师: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做不到纹丝不动,这次作战计划还能完成吗?
  生:(齐答)不能。
  师:如果这次作战计划不能完成,391高地这颗毒牙还能拔掉吗?
  生:(齐答)不能。
  师:如果391高地这颗毒牙不能拔掉,整个战线还能往南推移吗?
  生:(齐答)不能。
  师:如果整个战线不能往南推移,抗美援朝战争还能取得伟大胜利吗?
  生:(齐答)不能。
  师:假如你就是邱少云,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可能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你会怎么读这段话。(学生自由练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你甘愿这次作战计划全部落空吗?当然不甘愿!所以你才会读得这样沉重。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邱少云,在自我牺牲和整个潜伏部队受到重大损失之间,你选择什么?
  生:我选择自我牺牲。
  师:因为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后果,是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宁愿以自己的剧痛、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战友们的安全、来换取战斗胜利的坚强战士。同学们,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艰苦卓绝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

  四、在语文课堂上创生“雷峰夕照”般的“开放胸襟”
  一堂好课,一如辽阔的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课应像大海一样开放,向学科开放、向生活开放、向心灵开放、向经典开放、向时代和未来开放。语文课应像大海一样包容,包容思想的质疑、包容学习的错误、包容对话的异见、包容情感的出轨、包容成长中的一切反叛和迷茫。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解疑,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包容并点化他们的疑问和创见,既尊重学生的真实学情,又不忘教师的引导责任。
  师: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把提问的次数控制到6次。谁有问题?
  生:为什么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呢?地球这么结实,怎么会“碎”呢?
  师:问得好。答案百分百在书上。(板书:破碎?)
  生:人类无穷无尽地破坏,地球还能活多久?
  师:(板书:地球活多久?)这是一个大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这个问题,跟第一个问题有着密切联系。
  生:地球的矿产资源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师:一个相当不错的问题。可惜书上没有答案,放到课外去研究吧,行吗?(板书:矿产资源形成?)
  生: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师:(板书:地球母亲?)这个问题上节课我们还讨论着呢。可能这位同学认为研究得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行! 
  生:那些人凭什么破坏地球?地球是我们大家的。
  师:(凭什么?)好一个义正辞严的“凭什么”!好一个充满愤慨的“凭什么”。好,还有最后一次提问的机会。
  生:我们应该怎样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母亲?
  师:(板书:精心保护?)一个了不起的问题!一个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把前面的问题都包含进去了。
  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我又引导学生主动解疑:
  生:我研究了“地球母亲”这个问题。因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是地球提供给我们的,是地球养育了人类。
  生:我认为,地球从来不向人类索取什么,就像母亲对待她的儿女一样。
  生:我们的生命是地球给的,所以说地球是我们的母亲。
  师: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这位母亲的话,你会用上什么词语?
  生:慷慨的母亲。
  生:温柔的母亲。
  生:和蔼可亲的母亲。
  生:美丽壮观的母亲。
  生:无私的母亲。
  生:伟大的母亲。
  师:但是,这样一位无私而伟大的母亲,那些无知的、贪婪的人们却是怎样对待她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书上的一段话。随着老师的叙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生:我仿佛看到一些人拿着斧子在砍树木,一棵一棵的大树被砍倒了。
  师:不久,原来的那一片茂密的森林,只剩下了一个个……
  生:剩下了一个个树桩。
  师:于是狂风来了,暴雨来了,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哗哗的大雨汇成了滚滚的洪水。
  师:汇成滚滚的洪水,桥梁被怎样了?
  生:桥梁被冲断了。
  师:庄稼被怎样了?
  生:被淹没了。
  师:人们居住的房屋怎么样了?
  生:倒塌了。
  师:于是你又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满面愁容的老百姓怎么样了?
  生:所有的房屋倒塌了,他们在祈求狂风不要让我们流离失所,洪水流向了人类的家园,人们在向母亲求饶。
  师:一幅可怜的画面!一幅可悲的画面!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一些人们拿着锋利的刀正在凶残地宰杀一些小动物。
  生:我仿佛看到沙尘暴正在袭击着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条漂着垃圾、散发着臭气的河流。
  师:(播放课件,出示有关资料)同学们,不光是这些啊。就在我们美丽的地球母亲的身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每天,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为空气的污染而死亡。
  每天,地球上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每天,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净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每天,地球上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地球上有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不毛之地。
  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和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地球上有800万吨水土在悄然流失。
  同学们,这是贪婪的、无知的人们对地球母亲犯下的滔天罪行!想想这些,我们怎能不油然而生愤慨之情,怎能不为她大声疾呼——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04-01]
 
上一篇  “感悟”纵横谈  摘自《小学语文部落》网站
下一篇  语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