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东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小学作文教学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封闭僵化的教学体系作出反思,并再此基础上探讨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作文”,轻“做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学生学作文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是,一直以来,“人”、“文”错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小学作文教学机制的各要素中。有人尖锐地指出:过去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一类虚,一类实”的现象,即“人文性”是“软件”,是“虚晃一枪”,而“工具性”则是“硬件”,是“实体”;在教育评估上,是“一眼闭,一眼睁”,即对人文素质忽视,眼睛盯的是分数;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广泛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现象,即重视教学生作文,轻教育学生如何认认真真做人。主要表现为:
  1.忽视培养勤勉刻苦的学习品质。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要想写好作文不费一番力气,不苦一番心智,恐怕是不行的。许多作文指导课中,老师不问对象,从选材立意、安排结构到遣词造句,无不周到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经济快餐”:代立中心,代列提约,提供材料,提供范文,更有甚者,教师口述作文,学生记录成篇。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去认认真真地观察事物,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独立思考写什么和怎样写。教师的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磨炼意志毅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必养成观察、思维与积累的惰性,而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观察、思维、表达的硬功。
  2.忽视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和影响。
  不少教师改作文,明知所写的人和事是假的,但只要表达形式符合要求,也就不闻不问。还有的老师不管文章是抄来的还是自己写的,见“好”的就在班上念,就表扬,就给高分。而那些搜索枯肠写真人真事真经历真感情的作文,老师不但不表扬,反而对其表达上的某些缺陷而横加指责。虚假的行为得到姑息和纵容。
  3.忽视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作文指导课,教师不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而是过多地用范文示例,使学生形成对范文的盲目崇拜,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没有范文上的“有意义”而不敢采用,自己的语言没有范文上的“规范”而不敢见诸于笔端,自己的思路没有范文上的顺序“有条理”而不敢打破其固有程序。“唯尊师言,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形成学生思想方法上的偏差:“唯书”、“唯上”,不能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看不到自己的潜力,没有自己的见解,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从何而来?

  (二)重应试,轻交流、沟通。
  首先作文教学没有真正体现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没有看到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学生的重要的人生需要,不是从交际的需要出发,很少努力去创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对话”的情景,忽视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学生作文不知道是写给谁看的,成了没有交际对象的“面壁而作”,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直接交流时的愉悦感和表达冲动。而缺乏这种内在的情感和需要的驱动,作文成了强制性训练。作文的教与学往往是为了谋求考试中的高分,自然就是“奉命”而作,“迎合”而作,仿作、套作成风。学生每作一次作文便经受一遍痛苦的折磨。
  其次教师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教师没有把作文看成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渠道,没有倾听学生真情实感的诚意和愿望。学生有话不想对老师讲。能看到学生作文的恰恰是学生最不愿向之敞开心扉的,于是,以假话、空话、套话来搪塞老师就不可避免了。
  教师不重视调查学情,作文教学目中无人。很多教师没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害怕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障碍,有什么特长和爱好等于是作文指导便成了盲人瞎马。命题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概念化,成人化,题目命不到孩子的心里,文章与人之间隔着一道屏障,自然难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诱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三)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样,“主体”大多做不得主,总体上还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起草、誊正——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结构。这种结构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不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认识和体验,萌发了表达的愿望,然后提笔写下自己的见闻、收获和情感,而是带着老师给的题目去“找材料”;作文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命题式作文的“题目+要求”的格局,使学生作文前必先花功夫去揣摩意图,弄清要求,然后再“代圣人立言”,诸多束缚,放胆不得,犹如带镣铐跳舞,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有的老师不把小学生的作文看成习作,搞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加压加量的“开发”,要求立意深,选材新,内容“有意义”等,拔苗助长,学生思来想去不敢动笔,作文成了苦差事;教师不给学生以选择表达形式的自由。训练主流拘泥于“记叙文”。单一的训练形式很难调动孩子的写作兴趣;一年级表达训练起步太保守,只要求“说写一句完整的话”,不少教师放不开胆子激励学生爱说、多说、大胆说、说自己的话。训练中或在一句话上“精雕细刻”,动不动以“请说完整”、“请说连贯”要求学生,学生哪里还敢开口?或让学生鹦鹉学舌,“词非已出”,毫无个性可言;作文教学缺少学生自评、互评环节,不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评价成败得失,而是以教师的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将作文改得一片狼籍,“惨不忍睹”,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凡此种种,使学生作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此捆绑式教学,如何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创新?

  (四)重作文能力的单方面训练,轻整体素养的提高。
  许多老师对作文教学不可谓不重视,“每日一小练,每周一大练”,希冀通过大训练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否认,离开了大量的写作实践,就谈不上写作能力、水平的提高。但仅仅有量是不够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语文综合素养整体提高和发展的过程。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就写作练写作,尽管写作的量上去了,质却得不到提高。首先,生活积累的底子薄。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酝酿情感没有进入作文教学结构的必要环节。作文教学被禁锢封闭在狭小的课堂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即使开展了一些课外活动,也没有放在与课内教学同等的地位上规则,使之有序、有效,例如,如何教给学生以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好眼力”;如何学会用心去体验,培养“感受力”;如何去“化平淡为神奇”,培养“认识力”;如何抓住瞬间即逝的现象,培养“捕捉力”等,往往放任自流,自生自长”。教师不作有心人,学生也就对生活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生活积累的底子当然就薄了。
  其次是语言积累的底子薄。一是阅读量少,有的学校连《自读课本》都被当作了“减负”对象,一学期下来就读二三十篇文章。在有限的几十篇文章中,老师不重视学生多诵读,多背诵,往往让学生浏览一遍就急忙“开讲”。学生该读的没读,该背的没背,一篇课文上完了,还读得结结巴巴;二是没有充分发挥阅读的价值和作用。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很少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灵感的;三是不重感悟,不重内化,不重积淀。不是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发现写作规律,而是“喂给”学生各种写作技巧知识,提供各种“捷径”“便道”;不是“厚积薄发”而是“急功近利”。总之,内不注重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外不注重拓展观察和阅读的空间,从丰厚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样忽视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积淀,学生必然源头枯竭、感情淡薄、认识肤浅、表达困难。如此困难重重,焉有不惧不厌哉!

  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新机制,应该是以“人”为本位的,从儿童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上的作文教学机制。
  1.关注人性本真,发展儿童语言。让学生写真情实感,做到习作清通具体。
  小学作文教学的体系必须是开放的。“开放”指小学作文教学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是个相互实施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训练观念是开放的,训练的时间、空间是开放的,并不拘泥于语文学科,更不局限于每周2节的作文课,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作文训练。我们的时代是向上的,社会是健康的,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的。我们不需要将“观点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立意深刻”等列为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应当有信心,不能脱离实际地要求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新颖,更不能只关注作文训练的文字技巧和形式,忘记了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为了追求作文的语言文字的表层训练效果,放纵学生在记实作文中胡编乱造。如果小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人格将会愈低。让学生的作文反映自己的生活是天然合理的,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最吸引人和感动人的,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学生作文自然是健康的;同时引导小学生在记叙文中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不仅最有意义,也是他们最想写也最好写的内容。
  作文训练自然有写作技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要求。但是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但是必须要求学生作文文句具体清通。具体清通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用儿童语言表达儿童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错误地硬要学生用成人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来反映和表达成人的生活和情感,这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成熟,更不是教师教学的成功。

  2.激发交往动机,走向目标完成。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多维的。“多维”,一指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整体多重的: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的训练,而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生的成长,而是让所有学生学会听话、说话和作文。从学科教育角度看,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操练,是习作;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学生是独立的人,他们要用作文去关注、参与、干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小学作文教学的价值是多重的:有认识、反映社会生活的育人功能;学习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学的训练功能;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功能;开发“获取、筛选、分析、重组、输出信息”的信息素质功能。二是指小学作文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记叙、想象、应用、说明(包括简单的说理的作文)都可训练。既一如既往要求孩子写身边的生活,做到有真情实感,实事实说;还应该走出认识的盲区,满腔热情地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写他们的“梦幻生活”。不论是写“真实的生活”,还是写“生活的真实”,中心都是写“真实”讲“真诚”,追求“真善美”。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师生双方都把作文当作只是每周2节作文课的事,只当作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操练,甚至是应试的工具。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一贯注重的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等布局谋篇的技巧问题,关注的是学生遣词造句的本领,重心是语言文字的操练,把学生作文的批改作为每次作文训练的终结。不仅是简单的记叙文,就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文,也只是在作文本上装模作样地操练。写信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亲人无法收到。于是学生最费事费时的学习活动,只是师生一对一的闭路电视式的信息传输,经常只能得到慢慢吞吞、模模糊糊的反馈。在这种十分功利的写作目的的驱使下,小学生很难得到成功的愉悦,很难感受到写作的实际作用。而儿童写作文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别人沟通。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在沟通应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交往实践的情感调节能力、自控能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懂得写作文的意义,明白写作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
  因此,首先必须为应用文训练开拓应用的渠道和机会。如:寒暑假让学生给老师发信,开学布置假期书信展,交流五彩的假期生活,互评书信的优劣,推荐10封最佳书信;让学生自己写请假条、借条,捡到或丢了东西,自己写启事,亲友生日自己制作贺卡;学校运动会,让学生自己写稿给学校广播台,出板报稿;在三八节、母亲节,给自己的亲人写感谢信。与家长交往是所有交往的起点,只有亲子交往,父母才能成为儿童发展的积极力量。同伴交往在儿童的个性社会化和智力发展上有着特殊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儿童从自我中心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是与同伴发生交互作用。因为与同伴交往中,儿童才会把自己与别人的观点比较,从而认识有别。同时,也正是与同伴交往中,才开始摆脱权威束缚,相互尊重、协作。

  3、广泛实践,走向创新。
  “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还是应用者和创造者。除了学习范文做语言操练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实际应用,决不能只在作文本上写家信,试卷中发通知写启事。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这种工具,必须让小学生的作文尽一切可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在尽可能丰富的层面上得到实际应用和模拟应用。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质。
  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提倡学生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干预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小学生的作文应用应当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可以鼓励他们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四个不同的层次尝试模拟的和实际的运用。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应用开辟多种渠道。例如:为爸爸妈妈提供节日菜单,向广播电台的“空中医生”栏目为爷爷奶奶写门诊信,为老师同学的生日在电台电视台点播节目;为班级发通知,出板报稿;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语、海报;为好交警、好医生、好事情,写表扬稿寄送有关部门,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提建议,批评社会上乱用错别字,投诉违纪违法的事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张贴自己满意作文的权利和园地;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编写各种各样的报纸,录制个人的语文学习音带。四年级后,有能力的孩子利用假期编写出版自己的《童年的梦》、《五彩路》、《希望的花蕾》……,让他们过过作家编辑的瘾;帮助和鼓励一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报纸刊物的作文大赛、投寄作品,创作童话、寓言、故事、相声等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课程服务……
  一句话,可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方式。只要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的一切可能的办法、形式、机会,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5-04-13]
 
上一篇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摘自《中学小学语文网》网站
下一篇   小学作文教学错位与回归 返回本集 来说几句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