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七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上册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爱如茉莉 片断赏析
课之境界——张学青老师《爱如茉莉》赏析
By: gulifang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课,同样有境界。聆听张学青老师的《爱如茉莉》,首先跳出脑海的两个字便是“境界”。
  是的,课有境界。

  一、着一“课眼”,而境界全出。
  正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张老师的课堂,有着绝不亚于“闹”字境界的“课眼”。
  在张老师的板书上,醒目地写着这样几个字——“这也叫爱”。
  随着后面标点符号由“?”变成“。”再变成“!”的过程,学生跟随着老师的引领和作者映子一起从“不以为然的疑惑”经历“恍然大悟的豁然”进而达到发自内心的深切感叹。整堂课一波三折,柳暗花明,却又恰如行云流水,旷野驰骋。
  看看这茉莉吧,平淡无奇细微无闻,这也叫爱?强烈的认知冲突营造了一个笼盖课堂及学生心灵的“场”,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映子心中的爱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花前月下缠绵悱恻?卿卿我我浓浓烈烈还是荡气回肠刻骨铭心?这茉莉……也叫爱?
  爸爸妈妈的日子是平淡的日子。母亲生病像给这平淡生活投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爱的涟漪。一个个细节就像小小的茉莉花,散在文字里,孩子们用爱心和慧眼感受着。原来,爱藏在为了对方而“吃不下”、“睡不好”的琐碎细节中……是啊,这——也叫爱。
  这种细细小小,平平淡淡却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让人“深深感叹徐徐吐出”的滋味,想要轻轻呼喊又回到心底深处的东西——这也叫爱啊!
  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诗中应该有“诗眼”,所谓“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张老师的课,以“这也叫爱”之一句之工,由此展开教学,铺陈环节。但着一句,全课皆活。起承转合,流畅通达,实为课堂之佳境。

  二、惜“爱”如金,却无处不爱。
  “境界,不仅仅指景物描写。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如果将这“境界说”运用于我们的课堂,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课堂要有境界,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更要激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为真景、真情所动容、动心。
  当下的很多课堂,“真爱”词汇的出现频率与真情的实际浓度呈现了极大的反差,让人极不情愿将“境界”这般唯美的词汇冠之于它。或者说,有的课,是很难配得上“境界”一词的。
  越是情真的课文,越不能轻易言“情”,越是爱深的课文,越不能随口说“爱”。张老师用惜“爱”如金、却又无处不爱的课堂真切地向我们演绎了好课的境界。且看——
  “一个‘直奔’,我们读出了爸爸为妈妈的病情而着急的那份心焦”;
  “‘蹑手蹑脚’地走出病房,我们读出了爸爸不愿打扰妈妈,自己承受苦累的那份默默付出和心甘情愿”;
  “担心爸爸知道妈妈病情后吃不下,后来爸爸果然没吃就直奔医院,让我们体会到了妈妈对爸爸的了解之深”;
  “爸爸嘱咐女儿别忘了带茉莉花到医院,而妈妈竟然那么深深喜欢茉莉的细节,让我们感受了爸爸和妈妈的心有灵犀”;
  “妈妈不忍吵醒爸爸,自己睡得手脚麻木,但却清醒含笑的眸子,我们感受了为爸爸付出甘愿忍受的无怨无悔”……
  爱是什么?是那份想着对方的担心,为对方安康而着急的焦心,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精心,为对方默默承受的甘心……
  这也叫爱?琐琐碎碎,平平淡淡?
  这也叫爱。无处不在,而又真真切切。
  这也叫爱!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爱,是不能再用“爱”来诠释的。用它本身能够诠释的就不是真爱。爱就一个字,不要说很多次。一旦说出,就一定是带着心灵最深处的颤动。

  三、悟读相融,恰浑然天成。
  按理,“境界”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张老师的课一气呵成浑然天成,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了更透彻地感受张老师课堂之境界,请允许在此作个小小的“断章”。
  师:细细小小,平平淡淡,琐琐碎碎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课文后面说——出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这句话该怎么念?
  生读(比较投入)。
  师:嗯,不错。怎么读好这句话,让我们来看前面。出示前面一段内容。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师:请注意这里的一个字“钻”。此时的“哦”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生:是从心里。
  师:是的,那就让我们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徐徐地吐出来……哦……来试试看——
  生:哦……
  师:对啊,刚才你们读“爱如茉莉”的时候是渐强,渐强……请大家注意,课文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是句号。
  师:是啊,句号。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深深地明白了爱如茉莉。
  师:对啊,作者从心里由衷地发出——“哦,爱如茉莉,”吐出来以后,又深深地回到了自己的心底,那同时也是作者的喃喃自语啊……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老师范读,第一个“爱如茉莉”深情感叹,第二个“爱如茉莉”低回婉转,渐弱,“回到心里”的感觉。)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
  生读。(很投入)
  这是读么?是,又不是。学生在读着,老师在读着。但朗读只是“悟”的一种凭借与手段。朗读是感悟的外显,由悟“钻”而悟读,“哦”该从“心”里发出;
  这是悟么?不是,也是。明明说的是“怎么读”,而这答案又全需从“悟”而来。
  ……
  有点越说越胡涂的感觉。如此读悟相融天然成趣的课堂,怎几句闲言碎语了得?能够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说得清的也许就不叫境界了。

  四、出入自如,尤游刃有余。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壮阔是境,小巧亦境。大凡能创造佳境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曰“钻得进,跳得出”。张老师更是如此。
  女儿心中的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用积累的词语作着种种猜测的时候,老师看似突兀地引入了这样三个故事:童话故事“王子与美人鱼”,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历史故事“项羽与虞姬”。在学生简单概括故事内容之后,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花前月下缠绵悱恻,卿卿我我浓浓烈烈,海誓山盟生死与共,荡气回肠刻骨铭心……
  一番真切的感悟之后,老师又把疑问抛给了学生:“爱是平淡的,琐碎的,那么那些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爱不是真爱吗?”学生的思维旋即跳出了“茉莉”,在平淡与热烈间进行着思辩:“都是爱,只是爱的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也许程度不同,一个是茉莉淡雅清香,一个是玫瑰浓郁芬芳。”老师欣慰地笑了“同学们请看,刚才那三个故事都是在哪里出现的?”学生顿悟——都是出现在故事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故事里那些忠贞的信仰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在平淡中感受热烈,在琐碎中体会真挚。爱,原来是一道多解的题目啊,不同的人对爱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
  如果说,三个故事的引入是一种“跳出课文”的举动,那么,“爱是一道多解的题目”则又回归了文本,从整体上诠释提升了“真爱”的内涵。
  课的境界,就在于这看似随意的出入之间,在于这举重若轻的顾盼留连之中。

  五、收放有度,且轻松驾驭。
  传统画论中有一境界谓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个有创造才能的画家,他知道在该疏的地方就大胆地疏,即使“疏可走马”也不会空洞无物;在该密的地方就大胆地密,那怕“密不透风”也不致窒息闷死。这是因为他有全局在胸,并不把疏或密当作孤立的部分来看,故能刻意经营,大胆放笔,该疏则疏,该密则密。
  此境界运用于课堂应该不难理解。课堂同样是一个整体,密处就该浓墨重彩汪洋恣肆,疏处也许只需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张老师的课堂在教材的处理上粗犷简约又不失细腻深刻,让学生用慧眼去发现父母间的真情所在,交流点拨引领之间“快刀斩乱麻”。腾出大量的时间,大胆剪裁,智慧建构,精心铺陈课堂环节,大气又不失精巧,流畅又不失平淡,跳跃而不流于浮躁,激情而不显张扬。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老师仿佛一个智慧的水手,轻松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在或平淡或热烈的多解的爱的海上扬帆。
 
   [2008-03-0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上一篇  → 爱如茉莉淡淡香 细微之处见真情——《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摘自《博客:拾贝》网站。
下一篇  → 巧借“茉莉”,演绎爱的内涵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