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老百晓在线首页语文版第一册语文版第二册语文版第三册语文版第四册语文版第五册语文版第六册语文版第七册语文版第八册语文版第九册语文版第十册语文版第十一册语文版第十二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十册 飞夺泸定桥 教学实录
支玉恒教学实录——《飞夺泸定桥》
  作者:支玉恒 北京海淀公开课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师:我了解一下,先不说总起和总结,只说中间那五个“困难”和五个“克服”记住没有?嗯,记住了。那么所以不敢举手是因为不知道总起说什么,总结说什么,是不是?那咱们就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大家心里好有个主意。你打算总起什么内容?
  生:我打算总起答题的开头。
  师:我听不明白你要怎么总起——你这么说吧,用什么来做总起句?
  生:用这五个困难和五个克服的总结。
  师:总结?说得不明确。(指另一学生)你说说。
  生:我是把文章第四段的开头缩短一下用来做总起。
  师:嗯。谁还有别的主意?
  生:我先交待红军战士遇到困难,再说他们克服困难。
  师:那就不知道你具体该怎样说了。总起句有困难,咱们就先来说说总结该总结什么吧?
  生:总结红军到达了泸定桥。
  师:好,把敌人抛在后面到达了泸定桥。也就是要以这件事的结果做总结。是这个意思吗?好。你呢?
  生:我打算用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来做总结。
  师:他打算做个有思想性的总结,行不行?
  生:行。
  师:更好。总结我们按他这个。你们再回过头来拿刚才那个同学打算做总结的,这件事情的结果,当总起行不行?一上来我先说和敌人赛跑的最后结果是什么,然后再回过头来,分开说遇上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行不行?
  生:行。
  师:最后总结红军战士的精神。这回再组织一下语言。(学生准备发言,一学生举手)
  生:红四团的战士们在29日清晨终于赶到了泸定桥。在路上,他们一直没有顾得上吃饭,然而他们仍然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了这个困难,把饥饿和疲劳抛在了一边。路上,他们又遇到了大雨,身上被淋得湿透了,他们仍然冒雨摸黑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进。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向泸定桥方面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我军将计就计,也点起火把,跟敌人隔岸赛跑。敌人发现了我们,嘶哑着嗓音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军战士机智地回答:“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愚蠢的敌人并不疑心。后来雨越下越大,两边的火把都被浇灭了。敌人无法再行进只得停下来宿营,我军克服了这些困难,摸黑冒雨,继续前进,终于按时赶到了泸定桥。红军战士这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嗯,说得不错。特别是他涉及了课文以外的内容,自己又用了好多词,而且用得很合适,谁能举个例子?你觉得他刚才哪个词用得好?
  生:他用了“将计就计”。
  师:对,这个词用得好。
  生:他形容敌人用了“愚蠢”。
  师:对,愚蠢用在敌人身上很合适。
  生:“逼得敌人无法前进”。
  师:好。
  生:我军战士“机智”地回答。
  师:好,“机智”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我军和敌人“隔岸赛跑”。
  师:“隔岸赛跑”这四个字的概括性多好!把在什么地方,各自的方位,在干什么,都说出来了。还有什么?
  生:“终于按时赶到了泸定桥。”
  师:这可不是个优点而是个缺点。你想想为什么?请坐。
  生:还有敌人“嘶哑”地喊。“嘶哑”用得好。
  师:对。这些词都用得不错。刚才我为什么说他讲的“终于按时赶到泸定桥”是个缺点?
  生:因为开头总起句中就说了“我军赶到了泸定桥”,后面就不应该说了。
  师:对。因为他用行军的结果做了总起句。这儿再说一次就是什么呀?
  生:重复。
  师:(对刚才发言的同学)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下面我再提个问题,刚才上课时有个同学提问:怎么大雨把火把浇灭,敌人不能走了,我们却能继续前进?(指原提问学生)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敌人既愚蠢,又没有我军的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被大雨一浇就没有力量再走了;而我军有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仍然冒雨前进。
  师:对,进步了。开头不明白,现在弄明白了。刚才还有一个同学问,敌人那样狡猾,怎么这边一说:“我们是遇到红军撤下来的。”他们就相信了呢?(指原提问学生)我刚才说狡猾后边还有一个词呢。你现在能不能回答?为什么敌人就相信了?
  生:因为敌人很“愚蠢”。
  师:对。请坐。这一段还有什么问题吗?那个奔(bēn)或是奔(bèn)的问题,咱们下去再研究,回去再查查其它的词典,有机会咱们再一块商量这个问题。下面大家翻过书来,看第六自然段。简单地说,这段又写起什么来了?
  生:泸定桥。
  师:又写起这个天险来了。下面你们自己读这一段。读的时候注意:一、能不能从这一段里发现什么?二、从这一段里你能学到什么?或者你感兴趣的是什么?下面边想这两个问题边默读。看看你有没有那个慧眼:能够发现问题,知道从文章中能够吸收什么营养。(生读课文)
  师:好,大家坐起来。虽然有的同学还没有举手,但是从大家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就是没有发现问题也真动了脑子了。谁来讲一讲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第六自然段也写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详细写了第一自然中的概括地写的那三个问题。
  师:哎呀,真好!听清了吗?你再说一遍。这个问题发现得真好!
  生:第六自然段也是写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详细写了第一个自然段中的三个概括的问题。
  师:你再点明哪三个问题。
  生:第一个是大渡河,还有两岸的山,第三个是铁索桥。
  师
  :这个同学的这一点发现非常好。她说这一段也是写了天险的三个方面:河——或者说是水、桥、岸。第一自然段也写了水、桥、岸。但是比第一自然段写得详细。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一段中发现敌人非常猖狂。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还发现敌人非常狡猾,连木板也给抽掉了,不想让红军过来。
  师:嗯。他发现敌人又猖狂又狡猾。还有吗?
  生:我还发现最后一句话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说敌人非常猖狂是仗着天险来吓唬红军。启下呢,就是这句话说的:“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课题是“飞夺泸定桥”那后面就一定把桥给夺下来了。读者就想看看是怎么“飞”过来的。
  师:对,说得挺好,引起了下文。还有什么发现?
  牛:写了泸定桥的天险更突出了夺取桥是很困难的。
  师:刚才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提问:“应该好好写夺桥的经过才对,怎么写了那么多的桥的情况,有什么用呢?又不是重点。现在这位同学已经做了回答,(对发言学生)你再说一遍,让刚才提问的同学明白明白。
  生:写泸定桥天险,就更突出了红四团夺取沪定桥的困难。
  师:对。这在写作上是一种什么方法呀?
  生:铺垫。
  师:是铺垫吗?
  生:是反衬的方法。
  师:对,是衬托的方法。叶子越绿就越显得花儿红。桥越险,红军过去了,才显得红军越英勇无畏。衬托作用。刚才提问的同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王勇说的写桥可以突出红军过桥是十分困难的,我觉得还有一处:就是敌人疯狂地喊:“你们飞过来吧”,“飞”这个字也突出了红军过桥很不容易。
  师:他的思路是对的,但是那个“突出”用得不太合适。它也是一种什么作用呢?
  生:衬托。
  师:对了。谁还有所发现?也可以谈一谈你觉得从这一段中你还学到什么?
  生:这一节按照地点的转移,第一个是他从“沪定桥离水面有几十米高”,到“就象荡秋千一样”,这是在岸上看桥的样子;再从“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去”一直到“水声震耳欲聋”,这是站在桥上看水的样子和声音;从“桥对岸”一直到“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就过了桥是在对岸了。
  师:你的意思是:第一层是在岸上看见的,第二层是上了桥看见的,第三层在对岸看见的,是吗?那么我们可想而知这位作者还没等红军战士开始进攻,他先上桥上遛哒了一圈儿(生笑),到桥头看了看,听见敌人喊话他又遛哒回来了,(生笑)然后,才写了这篇文章?是不是?
  生:不是。
  师:他在岸上能不能看见底下的水?
  生:能。
  师:同学们刚才发现的问题都挺好。说明同学们阅读有很高的水平。自己一看这一段,根据这一段特点就知道能从中吸取什么营养,这很好。有的同学就不行:在课外,自己看了半天书,人家问他是什么意思呀?“不就是猪八戒挨了一顿打嘛!”(生笑)别的什么也不知道。就记住点热闹的故事情节。你问他从书里学了什么,他什么也不知道。大家就不然了,能够从书里找到有用的营养。这就挺好,以后还要这样做。咱们把大家刚才找出来的东西再研究一下,有的同学说这个段也是分桥、水、岸写的,那么谁来读读桥的那一部分?
  生:(读课文有关部分)
  师:读得不错。(下课铃响)咱们下面再说。先下课。大家休息一会儿。◆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第三课时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第二部分
上一篇  →  摘自《小学语文》网站。
下一篇  → 返回本课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