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在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本站 了解站长 网站地图  
  网站论坛 站长收藏 网站相册 广告服务 中国桥梁  

    您的位置:老百晓在线 专题系列 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案
《观(读)〈 〉后感》教学设计
作者:于莉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学生唯一的信息发布者,教室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新课标》中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既然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兼容性成为一种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探索、研究、发现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权,张扬个性。因为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具有鲜明的个体特点。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支撑,才有了让学生展示个性化与创造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然、赞美情感、领悟艺术……浓浓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积淀在此刻尽情释放。课堂是自由的,宽松的,因而最容易激发创新意识,课堂始终创造着无法预约的精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历从实践的开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
  教学目的:
   1、联通课堂内外,创设有利于学生体会真感情的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2、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三点成一线,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感悟人间最朴实无华的爱,懂得亲情的珍贵,怀一颗感恩的心行走人生。
  教学重点:
    通过创作、排练、表演时真心真情的自然流露(语言、动作、神情等设计的呈现)把握人物的内心,领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为接下来书写真感受做铺垫。
  教学设计:

  一、找准切入点。
   1、学习古诗《游子吟》后,鼓励学生将《游子吟》改编为课本剧。
    (活动化教学,努力体现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让学生亲历研究过程,实现自我教育。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单向传输关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走入发现,走入研究,走入探讨。)
   2、将全班学生按自然组划分为四个剧组,各剧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古诗进行改编和艺术创作。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以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对于各种知识能力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每个学生走进课堂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事实上,孩子们正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由于他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认知不同,他们对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知识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课堂教学应该特别注意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的知识。)
    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剧本排演课本剧。
    合作学习中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二、挖掘兴奋点。
   1、儿童剧苑。
    各小组根据抽签的先后顺序依次表演。
    (学生将小组合作学的成果汇报给大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对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做简要记录,以便稍后的新闻发布会时提问。)
   2、新片发布会。
    各剧组的主创人员:编剧、导演、艺术总监、主演、服装、道具以及学生在排练过程中能够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与观众、“新闻界朋友”见面,进行新片推介。
    特别要介绍创作历程:如剧本的成型、演员的选择、动作、台词的设计意图等。在此过程中个剧组人员要接受“记者”、观众的提问、质疑,形成互动。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既要学会倾听,把握其他同学发言的要点,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提出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他们都是一身兼多职,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导演,又可能是记者,自然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话要问。当然,我们不要求学生带着句号走出课堂,学生最好能把学习再度延伸到课外,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三、升华智慧点。
   1、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剧组的表演作为写作素材,展开写作。
    (这是一个极具探究性、开放性的作业,是对一堂课内容的巩固、应用和延伸。它不但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还能拓展其思维,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践开始,进而获得体验,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草稿写好后,同学间进行交流、互评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3、班级推荐交流。
    a.流星花园。
     (对于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考虑到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哪怕是学习成绩最差的孩子至少一次机会,不让一个孩子感觉老师忽视了他,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坚持的原则之一。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赏识与肯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连续几节课忽视了一个孩子,你很快会发现这种“忽视”对孩子学习兴趣有多么大的杀伤力。)
    b.佳篇有约。
     将作品修改后进行誊抄,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展览。

  教学设计后记:
  教师的预设应该顺应学情,顺学而为。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的过程更应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让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的愉悦及学习的乐趣。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倡导综合性学习,倡导多学科的整合,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我们有必要相信,孩子们的“大语文”能力在这种全新学习方式的推动下,正在逐步形成……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4-01-23]
 
上一篇  →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心愿  摘自《齐鲁名校长》网站
下一篇  → 《特殊的礼物》教学设计——“小瓷狗”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返回本集 上传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